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季孟年
罰在蘇滬身,痛在姚明心。
“這是一個沉痛的周末,這兩家俱樂部都歷史悠久,江蘇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聯賽元年,兩隊都誕生過里程碑式的人物,越說到這些,我們越覺得痛心。” 在中國籃協今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姚明這樣說道。
在姚明發聲之前,中國籃協公布了4月14日上海與江蘇系列賽爭議情況的調查結果,認定雙方存在消極比賽的情況,并且公布了最終的處罰結果。
中國籃協紀律與道德委員會決定,取消上海和江蘇兩隊本賽季的比賽資格,對于兩支球隊各處以人民幣500萬元的罰款。上海隊的主教練李春江5年內中止教練員注冊資格,江蘇隊主教練李楠3年內中止教練員注冊資格。另外,江蘇隊的總經理史琳杰限制5年內無法從事籃球相關活動,上海總經理蔣育生3年內無法從事籃球相關活動。
即便是放眼中國籃球歷史,這份罰單也算得上最重磅之一,甚至沒有之一。然而,依舊有不少旁觀者認為,中國籃協紀律委員會的這一處罰決定,存在著“避重就輕”的成分在里面。參考CBA聯賽的相關紀律準則,真實情況并非如此。從中國籃協紀律委員會的通報來看,江蘇與上海的比賽爭議最終被定性為“消極比賽”。但是,相關處罰其實參照了對于“操縱比賽”的處罰標準,例如對李春江和史琳杰禁賽五年的處罰。換句話來說就是,這一次中國籃協紀律委員會開出的罰單,已經算是對于這一事件的頂格處理。
之所以依舊還有質疑聲縈繞,可能還是過去這幾年,中國籃球相關管理部門陷入到了信任危機當中。在國家隊層面,中國男籃戰績的糟糕,本就已經引起了球迷們的不滿。而在聯賽層面,爭議事件同樣時有發生。尤其是在本賽季,新疆隊此前先是宣布退出CBA,其后又在缺席了7場比賽之后再度回歸,聯賽的相關規定如同兒戲一般。誠然,這其中或許存在著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但是聯賽與中國籃球的形象,顯然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管理部門的公信力自然也會被嚴重透支。
當時,CBA便以相對負面的形象,登上了社交媒體熱搜榜的首位。誰成想,僅僅一個月之后,中國籃球再度以“負面形象”而出圈。如果相關部門無法對于這一次江蘇與上海比賽的爭議進行妥善處理,后續必定會產生更深遠更糟糕的影響。好在這一次中國籃協在第一時間便責成聯賽公司對于相關爭議進行調查,并且在48小時內便開出了重磅罰單。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上海與江蘇比賽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已經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從快、從嚴進行處罰,不失為一種“危機公關”措施。CBA公司也在罰單出爐之后發文稱,“CBA公司及各俱樂部將深刻汲取教訓,所有聯賽參賽人員須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榮辱觀,認真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聯賽各項管理制度,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的聯賽環境,為打造人民滿意賽事做出不懈努力。”
但是,相較于對眼前事的處理,相較于嚴肅賽風賽紀,更重要的或許還是重塑中國籃球各級管理部門的公信力,逆轉此前幾年因為國家隊戰績不佳、聯賽爭議事件頻出所造成的負面形象。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坦言,較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三大球”特別是男子項目發展不盡如人意。高志丹在部長通道接受采訪時表示,要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聚焦當前“三大球”工作中存在的精神不振、正氣不足、作風不硬等突出問題,堅決打擊、嚴厲懲處足球和其他領域的腐敗和“假賭黑”問題,正風肅紀、嚴明紀律、完善制度、強化規矩,全面修復重構“三大球”健康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
然而,三大球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國籃球各級管理部門公信力的重塑可能也需要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一次籃協開出重磅罰單,嚴肅處理上海與江蘇“消極比賽”的行為,體現了管理部門的態度與決心。外界也期待這一次重罰,能夠成為聯賽形象乃至中國籃球整體形象重塑的開始。
風波過后,CBA即將迎來一年當中最為如火如荼的季節。就像姚明所說的那樣:對于體育比賽來說,最重要的是信譽,甚至不是能力。”別再讓球迷的熱情被辜負,更別讓“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奉獻人民滿意賽事”成為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