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述評
7月30日,中超第二輪全面展開。上海申花隊以3比2拿下深圳佳兆業隊,終于取得了今年聯賽的首勝。而深足似乎依然沉靜在首輪三球大勝對手的喜悅之中,遭遇了“一悶棍”。所謂“變則通”,申花隊能夠取得首勝,當然是“變”的結果。
在首輪對陣恒大隊的比賽中,申花隊受制于人員方面的出場限制,新引進的恒大球員無緣出戰,但出人意料的是,申花隊居然在派出“雙高中鋒”的情況下,擺出了對攻的架勢,試圖完全掌握場上的主動權。在實戰中,申花隊的確是主導了場上的進攻,而且也確實對對方產生了一定的威脅。可是,恒大隊放低姿態、擺出防守反擊的架勢,反而令申花隊在場上有些不知所措,結果在兩次被反擊中丟掉了2球,以0比2輸掉了比賽。
對申花隊來說,在前場有兩名高中鋒的情況下,似乎并不適合采用防守反擊戰術,但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于申花隊無法有效地將進攻推進到對方的半場區域內,因而看上去很熱鬧,但實際效果卻不甚理想,最終未能取得想要的進球。也正因為此,記者曾在申花隊輸球后提出,申花還是應該先打“防守反擊”,千萬必要以為在賽季前引進了幾名球員后,就覺得自己是“強隊”了、就想要去主導比賽了。
本場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申花隊最大的變化就是一個“變”字。首先就是人員方面的變化。與上一場相比,申花隊首發中更換了6名球員,只有5人繼續出戰。這說明老帥崔康熙還是很清楚賽會制前提下該如何去“玩”,不管是因為戰術需要抑或還是人員調整的必要,讓更多的球員出場比賽,為的是謀求更長遠的發展。當然,也是整體戰術變化的需求。
相比之下,深圳隊雖然也換人了,但只是將上一輪替補出場的裴帥、李源一安排進首發,戴俊偉以及張源則變成替補,下半時則同樣還是對位換人。也就是說,盡管深圳隊賽季前引進了那么多球員,但在漫長的賽季前準備期中,教練組似乎并未在整體戰術方面進行多手準備。不僅首發如此,即便是下半時落后時,在技戰術方面也沒有什么變化。
其次,申花隊在整體的戰術安排方面相比第一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申花隊在比賽中更像是上一輪比賽中的恒大、主動回收,而是將場上的進攻主導權交給了深圳隊,然后在穩固防守的基礎上打起了防守反擊。這樣的套路果然奏效。像申花隊在本場比賽中所進的第一個很漂亮,趙明劍沉寂了很久之后終于爆發了,但不得不說這得益于球隊的反擊打得異常堅決。實際上,申花隊不僅僅是第一個進球,第二個進球同樣是一個“高級反擊”的典型,就是申花隊通過前場就地反搶,然后曹赟定斜向跑到右路后傳中,朱寶杰最終完成最后一擊,從而奠定了這場比賽最終的走向。
不止于此,在申花隊將金信煜換上后,金信煜也不像第一場比賽頂在最前面,而是更多地后撤、成為防守中的第一道防線,更多地對對方的拿球中后衛或防守型中場進行阻截、攔搶,以便更好地實施反擊。而楊旭在替補出場之后,也同樣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鋒,而更像是一邊鋒,在邊路進行策應,為隊友后插上創造機會。
也正因為申花隊主動收縮,深圳隊主導比賽,特別是主導進攻,看上去很熱鬧,但同樣效果不佳。而且,深圳隊在首輪3比0拿下廣州富力隊之后,真覺得自己已經是“強隊”了,加上賽季之初引進了那么多球員,似乎主導比賽是應該的。但在對方的反擊下,最終還是原形畢露。這其實有點類似于去年中超聯賽時的開局,深圳隊開局表現也不錯,但這很容易讓球隊自身陷入盲目的樂觀之中,最終導致降級,因為根本還是被廣州富力隊給誤導了。以本賽季富力的實力以及人員配備,就是一個保級隊。
所以,“變”是申花隊本場比賽的關鍵。當然,賽季才剛剛開始,隨著賽季的深入,這種“變”恐怕需要持續下去。而對深圳隊而言,恐怕還是需要真正認清自己,別以為賽季前花了大價錢引進了那么多球員之后,就是“強隊”了。不要忘了,這幾個賽季以來,深圳隊賽季之初哪一個賽季少花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