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中國足協5月15日在上海召開了中乙俱樂部總經理會議,會上通報了今年中乙聯賽的相關賽制、規則,以及中超U23隊、中國U19集訓隊將參賽等情況,征求各方意見并展開討論。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被作為遞補中甲候選之一的武漢三鎮隊參加了這次會議,俱樂部副總經理兼領隊于晨參會并發言,對中國足協在職業聯賽的準入標準是否能夠嚴格執行提出了異議。會后,于晨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對相關情況予以了進一步說明。
TITAN:由于中甲多支球隊因資金問題出現狀況并退出,中國足協在今年初要求包括武漢三鎮在內的六家中乙俱樂部遞交準入材料。最終結果似乎到現在還未定論,武漢三鎮是否已經收到了相關明確文件?俱樂部對于遞補中甲是什么心態?
于晨:首先,關于這次能否遞補中甲的問題,我們俱樂部到現在為止沒有收到過來自中國足協的任何正式文件,也就是說,迄今為止我們依然不能確定是參加中甲還是中乙聯賽,盡管這次我們參加的是中乙聯賽工作會議。
對最終能否遞補中甲,我們俱樂部從一開始就做好了充分思想準備,無論什么樣的結果,我們都會全力去完成相應的聯賽。之所以有這樣的心態,主要就是因為我們俱樂部在去年的中乙聯賽中算是“試水”,第一次參賽成績不是很理想,沒有想過可以通過遞補的方式進入到中甲,畢竟我們跟其他幾個一起被要求提交準入材料的球隊相比,成績方面明顯沒有優勢。可以這么說,如果繼續參加今年的中乙聯賽,我們是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的。所以最終通知我們繼續打中乙,我們也沒有什么太多意見。
TITAN:但你們之前是不是還是按照足協的相關要求準備了材料并遞交到足協了?
于晨:是的,我們俱樂部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收到了協會遞交遞補申請的通知,并按要求認真準備相關材料,同時也準備了分別參加中甲和中乙的兩套預案展開賽季前準備工作。但材料上交了那么長時間,足協從未明確過遞補規則,也未給俱樂部正式的消息,直至這次足協在上海召開聯賽工作會議,我們也沒有接到任何相關文件,只是5月11日通知我們說參加中乙聯賽工作會議。而且,由于特殊情況,中國足協要求我們留在武漢用語音方式參加會議。我們從新聞媒體報道中獲悉,說遞補名單中的部分中乙俱樂部列席參加了中甲聯賽工作會議。
無論結果如何,我前面說了,我們接受。但問題在于:中國足協這次確定遞補的原則究竟是什么?如果僅僅說是成績,那之前讓我們提交那么多準入材料干什么?當初中國足協的本意是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準入標準來進一步完善國內職業俱樂部的建設,通過規范財務制度、基地建設、青訓發展等來推動中國足球的健康、持續發展。就像這一次遞補,中國足協既然要求我們幾家俱樂部提交準入材料,而且還說要展開綜合評定、不會僅僅以成績作為遞補的依據。那么,中國足協是否可以公開一下綜合評定的情況,幾家俱樂部是否已符合了中國足協事先擬定的準入標準?而遞補的標準又是什么?各俱樂部的級別認定到底是嚴格按照準入標準?還是只依據聯賽成績?或者是根據球隊所在地域的經濟狀況以及所在城市對于俱樂部資金扶持力度來認定?至少到現在為止我們都不清楚,相信這個問題也是關心中國足球的球迷所關心的。所以,我們希望足協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更加明確規范。
TITAN:但據我所知,武漢三鎮有別于其他中乙俱樂部最大的不同在于:三鎮是一個從搞青少年精英開始起步的俱樂部,然后再成立一線隊并開始參加中乙,這跟國內其他俱樂部先打中乙、再成立所謂的梯隊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國內的俱樂部中,幾乎沒有像武漢三鎮這樣“從下往上”的俱樂部建設模式,基本都是“從上往下”的模式。所以,在這次遞補過程中,像武漢三鎮這樣的中乙俱樂部其實更應該受到足協鼓勵,這才能體現中國足協真正落實“重視青少年”的思路。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這是不是有些讓你們感到失望的地方?
于晨:我們俱樂部還是不想多談模式問題,因為大家都在搞俱樂部、都不容易。我只能說,我們俱樂部從成立開始,就嚴格按足協擬定的準入標準展開并完成各項工作,沒有拖欠或延后過一次工資的發放及相關費用的支付,同時努力提高、改善訓練基地標準,全力推動青訓發展。但讓我們感覺遺憾的是,遞補的規則究竟是什么?我們到現在也不清楚,截止現在,俱樂部新賽季級別的認定,我們還沒收到中國足協的明確通知,就只是通知我們參加參加這次中乙會議。
職業足球聯賽體系及俱樂部的發展建設本應繼續遵循市場發展規律,通過自身的積極建設來謀生存與發展,符合并跟上市場發展潮流的步伐,才有可能取得實際效益。但現實中,足協擬定的準入標準讓很多中小俱樂部在發展中遇到了不少實際困難,很難完全到達準入要求,而且很多實際具體困難都是俱樂部這個層面很難從根本上去解決的,這就造成了“準入門檻高、執行程度低”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足協不能總是來回地變,甚至是降低自己擬定的標準與門檻,使準入標準形同虛設,因為這也讓嚴格按規定展開工作的俱樂部產生了極大的心理不平衡。如果不能嚴格按現有的準入標準來執行,足協就應提前明確相關條例,不能讓現有的準入規定成為一紙空文。所以,我們俱樂部已向中國足協提出建議,即如果現有的準入條件過高、無法達到,那么,足協就應該降低準入標準或取消準入制度,以競技成績作為唯一標準,或是出臺跟符合實際情況的相關政策,以免打擊投資人的積極性。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實際上,真正讓我們比較遺憾的是:今年以來,很多相關消息如政策、賽制等重大事宜,俱樂部都是通過網絡、媒體得知的,特別是有些自媒體的報道與足協事后發布的消息大相徑庭,這也給俱樂部增加了工作難度,更讓投資人感到困惑。我們至今仍不明白,足協為什么不愿意與我們這些參與其中的俱樂部來共同協商、探討?我想,聯賽的相關政策恐怕不應該、也不需要先讓媒體放出試探氣球,從而觀看各界的整體反應、再做最后決定吧。這是不尊重俱樂部,它給認真備戰、追求更高目標的俱樂部造成了嚴重困擾,更動搖了投資人的熱情。我們認為,足協更需要與參賽各俱樂部進行主動溝通并制定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