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大師賽歸屬七名球員 男子網壇格局開始變天?

體壇+通訊員李爾報道
茲維列夫在馬德里大師賽決賽擊敗蒂姆拿下個人第三個大師賽冠軍,也讓大師賽獎杯頻頻易主的節奏暫時停了下來。從去年茲維列夫在羅馬擊敗德約科維奇奪冠開始,大師賽這片原本只屬于四巨頭的疆土開始失守。迪米特洛夫贏得了辛辛那提站的冠軍,而后費德勒在上海捧杯,年末的巴黎大師賽索克“爆冷”奪冠。新賽季開始,頭兩站大師賽分別歸屬德爾波特羅和伊斯內爾,蒙特卡洛和馬德里的冠軍則分別被納達爾和茲維列夫贏得。不可否認男子網壇的格局正出現松動,但這批球員是否真能接手“四巨頭”的江山,仍然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以茲維列夫為例,雖然他接連在大師賽決賽贏下了德約科維奇和費德勒,又在和蒂姆的這場次時代之爭中拔得頭籌,但他的大滿貫成績還是相當慘淡,至今取得的最好成績僅僅是溫網的第四輪,美網更是從未突破過第二輪,勝率僅有40%。相比之下,曾經的天才少年納達爾,首次出征法網正賽就一步登天拿下了冠軍。茲維列夫和初出茅廬的網壇前輩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兩位備受關注的“90后”選手迪米特洛夫和索克,也都還沒進入過任何一項大滿貫的決賽。表現稍好的迪米特洛夫在澳網和溫網都打進過四強,可法網和溫網50%上下的勝率還不足以助他站上巔峰。如果不是索克在去年巴黎大師賽意外拿下巴黎大師賽,可能也不會有太多人將他作為男子網壇未來巨頭的候選人考量,畢竟他唯一勝率過半的大滿貫竟是最不擅長的法網。
除費納之外的五名新科大師賽冠軍中,僅有德爾波特羅一人是拿到過大滿貫冠軍的。阿根廷巨人的情況又和其他人略有些不同——他最大的敵人是防不勝防的傷病。如果不是腕傷隔三差五的打攪,德爾波特羅肯定能取得比現在多得多的成就。但還有年齡的限制,也讓他不太可能在費納德穆四人退場之后成為新的接班人。
“四巨頭”們的統治已經分崩離析,在費納兩人輪番休戰,德約乏力、穆雷閉關的情況下,的確是給其它覬覦大滿貫已久的球員留下了搶班奪權的機會。從大師賽的表現看,他們也確實是有沖擊的實力,可想要穩坐江山則不是僅僅一周或者兩周的“雞血”表現就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