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阿塞爾森群嘲新規 羽聯以球員為本初衷何在?

體壇+特約記者雨人報道
盡管發球限高1.15米的新規在全英賽試水,但4月5日開戰的英聯邦運動會則不實施,之所以被拒之門外,與受到球員的組團吐槽和抨擊不無關系,出戰英聯邦運動會的印度猛女辛杜就公開表達不滿,而不得不提的是,世界羽聯推出的一攬子改革舉措都不被球員買賬,也不得球迷心,毫無疑問,這與世界羽聯“以球員為本”的改革初衷相違背。
進入2018年,世界羽聯出臺四項新規,分別是強制規定排名前15位選手每年必須參加12項巡回賽、發球高度不得超1.15米、減少場邊教練人數,以及執行5局11分制,這其中強制性參賽和發球限高已引起球員強烈不滿。
對于大刀闊斧的改革計劃,世界羽聯主席也做出回應:“球員是我們做決策的核心,就像5局11分,我們希望能幫助球員延長生涯,增加球員收入,提升羽毛球項目轉播收視率。”而世界羽聯還在官網上聲明,推出5局11分制就是希望比賽結果難以預料,過程高潮迭起,讓羽毛球運動更受關注。
盡管在世界羽聯看來一切為了球員,為了球員的一切,但從球員的反饋來看,世界羽聯更應三思后行。首先對于強制參賽,奧原希望直言打如此多比賽對自己不利,而阿塞爾森不滿連續參賽會傷害球員健康,結果一語成讖,丹麥一哥因傷無緣全英賽。相比之下,李宗偉的“暴風雨”來得更猛烈,“我寧愿交罰款,也將規劃自己賽程。”
至于發球限高1.15米規則,遭到阿塞爾森用跪地發球的視頻加以嘲諷,而阿塞爾森未就此罷休,之后又曬出迷你小汽車圖片,表面是立志練習這輛車以此適應發球時盡量下蹲,其實還是調侃新規。除了男單世界第一,男雙世界第一印尼組合蘇卡穆約/費爾南迪也向發球新規開炮,表示要用艱難姿勢去發球,那些高大球員更是無法適應。
經過德國站和全英賽試水,反對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馬來西亞雙打名將吳蔚昇抨擊道:“竟然判罰我發球犯規超10次,無法改變身高,只能發球蹲下來。”丹麥雙打好手彼得森更是認為此舉歧視高個子球員,世界羽聯是瘋了,當然,天王林丹的怒懟更給力,“這簡直荒謬,還不是人眼分辨說你違例就違例,世界羽聯改發球意義何在,哪里是為了羽毛球變好。”
即使5局11分制,不等球員發話,球迷坐不住了,嘲諷一分定勝負更刺激,或者干脆猜拳好了。球迷吐槽和球員炮轟,都無法改變世界羽聯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將在今年湯尤杯期間尋求通過新規議案,不可否認改革初衷,只不過當球員未能從新規中真正受益成既定事實,且個個牢騷滿腹,這樣的改革能走多遠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