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施密特和思密達 工體來了穿綠衫的韓國隊

體壇+特約楊帆報道
中超進入下半程,最火的球隊必須是施密特的北京中赫國安。機場工程師出身的德國人一上來就是一波4連勝,堪稱中國足球放出來的最新的一顆衛(wèi)星。其殺手锏卻非常簡單,就是高位逼搶一招制敵。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這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如今的國安不就是韓國球隊思密達換了身綠馬甲嗎?
讓我們看一下國安2比0客場勝河南建業(yè)的數據。跑動距離100.2公里,這相當于一個歐洲中等水平球隊的跑動距離。在中超,建業(yè)也算能跑的,但全場只有94公里。什么概念?正常跑道一圈400米,等于建業(yè)比國安少跑了15圈,這個差距已經相當大了。理論上,作為一支控球率44%的防反球隊,建業(yè)理應比國安要多跑很多。所以你可以看到,施密特的國安有多韓國思密達。
我沒有拿到高強度沖刺跑的數據,但即使用屁股也能想得到,必須是很韓國思密達。這么能跑的一個直接原因或者后果就是,追求傳球次數和傳球成功率:國安436(80%)VS建業(yè)300(69%)。沒有張10就沒有人給索9送球?沒有的事。大量的傳跑制造了空間,傳跑數據上來了,自然就有空間。大電廠的工程師馬加特和機場工程師施密特是一樣的,賽后,兩個德國教練首先看的肯定是傳跑數據。
我總是建議大家這樣閱讀比賽:一支球隊就是一部手機,裸機的部分是硬件,球員的個人能力就是硬件,球隊的打法、理念、傳統(tǒng)和底蘊是操作系統(tǒng)。硬件和軟件共同作用構成了球隊的整體實力,而操作系統(tǒng)總是由主教練帶來。
我們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重硬輕軟,誰踢誰不踢就如何如何。但事實上,操作系統(tǒng)是更重要的比賽資源。要不然,比爾蓋茨能是世界首富?大量的傳跑制造空間,這是一個大的操作系統(tǒng)原則和理念,在這個軟件平臺之上,誰踢誰不踢都是這樣運行,硬件差一點也沒有關系。當然,張10在的話,運作的效果會更好。反之,如果操作系統(tǒng)不靠譜的話,再好的硬件也沒用,比如施密特之前的國安。
這樣的傳跑,還可以最大限度地壓制了對手的空間。全場比賽,建業(yè)9射0中,國安13射7中2進。角球方面,建業(yè)3次,國安7次。應該說,傳跑的差距跟場上局勢的差距是很匹配的。
之前3場比賽的數據不用看了,因為施密特的操作系統(tǒng)就是高位逼搶的節(jié)奏,不管你是恒大、貴州、申花還是建業(yè),都不拿您當干部,也不分主場客場,上來就是強行上聽這一個玩法。從德甲這個人吃人的麻將桌,下到中超養(yǎng)生麻將館,施工感覺聽牌的面像大海一樣寬廣,連著和了4把一四七萬外帶三六九條。
接下來,在工體打馬加特的魯能,施密特也沒有道理變陣。這場德國教練之間的比賽會很有趣,誰會跑死誰呢?以前,我們總是聽說韓國教練練得賊狠,現在換成了德國教練施密特和馬加特。據說,國安球員練完之后,不是一腳的汗,而是一腳的水,剛從游泳池上來的感覺。比賽是訓練的一面鏡子,這樣的話聽了100多年,但為什么直到今天才醒來?真醒還是假醒?為什么幾十年的恐韓癥不能打醒?
不過,還是要警惕所有的速效和神跡。
2017年初,南寧,中國杯。2017年3月28日,長沙,中國1比0韓國。我們都記錄過關于里皮的速效和神跡。我們要追問,“速效”好消息的背后,一定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壞消息,之前的人都干嘛去了?里皮團隊在南寧折騰了10多天,國家隊的新陳代謝功能就有望恢復。那么,之前這么多年,這么多教練,就只知道吃現成的,不愿意為國家隊的未來投資一毛錢?這種“不作為”的背后的機制和體制是如何運行的?細思極恐。
同樣的,中國隊38年不勝韓,里皮他來了幾個月,ok,億萬中國球迷從此可以吹一輩子了。但之前這么些年,這么多的教練,都在干什么?
來了5天,施密特在國安重做了里皮做過的事情。
其實,世上沒有速效這一說,德國人尤其不認這個。但我們的速效特別多,這說明了什么?你有多速效,就說明之前的錯誤有多低級,多業(yè)余。(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