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選手在臺冷遇背后,臺灣電競仍在為正名掙扎

LPL在臺灣奪冠已近一周。前幾日,部分媒體又將大家又將焦點對準了臺灣觀眾。報道中稱大陸選手在臺灣洲際賽奪冠后,臺灣的觀眾迅速離場。并且在中國大陸LPL賽區對戰韓國LCK的比賽中,臺灣觀眾積極為韓國隊加油,而當大陸的LPL選手表現精彩時,卻鮮少獲得鼓掌,部分報道甚至都冠上“慘遭羞辱”等詞語。那么事情的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由于記者當時在洲際賽的現場,所以盡量講解下狀況緣由,以及臺灣電競的一些現狀。
LPL真的在臺遭受羞辱?
準確點來講,應該是冷遇。本次洲際賽,觀眾的歡呼聲差異明顯。大概是臺灣LMS大于韓國LCK大于大陸LPL。這種狀況從開幕式選手登場時便是如此。LMS賽區的隊伍不多說,韓國SKT戰隊的歡呼聲幾乎與主場戰隊的歡呼聲持平。SSG和KT的歡呼聲略低,但也高過LPL的隊伍。
在比賽的過程中,在LPL和LCK對戰之間,現場觀眾的傾向性也頗為明顯。特別在最后一天的決賽,整個場館完全淪為了LCK賽區的主場。每次LCK取得優勢現場就一陣歡呼,LPL的隊伍取得優勢則是零星的歡呼。大多還是來自于隨戰隊遠征的“大陸小姐姐”們。不過一些優秀的操作,即使是LPL,現場觀眾也會報以掌聲。
在RNG推倒MVP基地的一瞬間,也就是LPL3比1戰勝LCK奪冠的瞬間,記者抓拍了一下當時的觀眾。我們可以仔細看下,很少人舉起加油棒,不過大部分都還是在鼓掌。從表情上看,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不開心。但是與LMS戰隊勝利時的歡呼相比,兩者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在決出冠軍后,臺灣觀眾并沒有等LPL的冠軍頒獎儀式就紛紛開始往外走。這一情況也基本屬實。其中的客觀原因是,在比賽結束到頒獎儀式中間有一段時間。因為最后一場是RNG對陣MVP。打完比賽后,要將LPL的其他隊伍以及部分工作人員一個個請到臺上來。另外整個舞臺不是正面對著觀眾的,觀眾只能通過大屏幕觀看臺上情況。在這一段放空的時間里,沒東西可看的觀眾就都選擇了起身離開。而在大廳的外面,許多COS在那擺POSS等著與觀眾互動。與戰隊的互動也需要進行排隊。最終導致完賽后大廳內的觀眾跑到了大廳外面。
但整個情況沒有說得那么神奇,媒體大量引用的這張圖片不是太客觀,圖中的區域只能讓有證件的媒體拍照,所以看上去人如此之少。在鏡頭外面的兩側是遠征來的LPL粉絲團,他們后面就是搞不清楚狀況的臺灣觀眾在陸續離場。后一張圖是頒獎要開始時,記者在臺上拍到的臺下觀眾情況。
臺灣年輕人怎么想的?
那么臺灣的觀眾究竟緣何有這樣的舉動?記者在與臺灣記者聊天時,得知洲際賽在臺灣關注度異常之高。很大一個原因是這兩個參賽的地區,臺灣人有特殊的想較量的情緒在里面。加上臺灣的政治生態是越往南越“綠”,本次舉辦地恰巧是在臺南的高雄。政治成了一個很大的因素使得當地觀眾對于大陸的LPL賽區并不感冒,并最終出現了上述不和諧現象。當然,這并不是全部。
除了政治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被大家忽視了。臺灣的年輕人不是因為反感LPL才支持LCK,很多是真的喜歡LCK賽區,特別是SKT。記者在采訪現場觀眾的過程中,屢次碰到主隊是SKT的粉絲。他們從其他地方來到高雄,只是為了看一眼faker。如果把SKT比喻成巔峰巴薩,faker比喻成梅西,大家可能更好理解。由于LCK賽區從實力上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賽區。這使得臺灣年輕人從喜愛程度上更傾向于他們。
另外,這里的整體氛圍也更偏向于強者。舉一個例子,在LMS對LCK的比賽中,臺灣的解說經常瘋狂吹LCK貶低自己方的LMS。韓國隊員玩了此前臺灣隊員玩的英雄,順口就是一句這是要教XXX怎么出裝么?即使對陣LPL賽區的隊伍,也會常說出LMS某隊員被LPL某隊員智商壓制的話。
記者身邊的大陸同行直言,我們這種中立觀眾都聽不下去了,不知道臺灣觀眾怎么受得了,要是在大陸,這兩解說能給噴得親媽都不認識。臺灣觀眾面對這種情況仍然是說說笑笑,毫不在意,似乎習以為常。差不多同時,大陸這邊的解說因為評價戰隊選某個英雄作用不大,之后遭到LPL教練抨擊,惹出一場風波。
在決賽之后,記者在場館外也采訪了部分離場的觀眾。普遍的反應是對于LPL贏下LCK感到意外,不過比賽打得很精彩,洲際賽這個賽事很有意思。對于為什么傾向于LCK賽區,有個學生回答的很直白,“因為他們很厲害”。
所以最終導致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大家都懂的政治因素,也有觀眾的喜好以及當地的氛圍。
臺灣電競:落后大陸數年仍不是體育
借此也想大致聊下臺灣電競。記者本次在洲際賽現場,與拳頭中國的葉強生、RNG教練牛排、臺灣電子競技聯盟的工作人員以及許多觀眾都談及了臺灣電競。大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首先是電競項目,被提及多的就這么三個。其中主要項目就是英雄聯盟,甚至直接可以將英雄聯盟等同電競。在英雄聯盟之后是守望先鋒和爐石傳說。暴雪在臺灣的影響力確實很大。至于移動電競,概念似乎還沒有出現。有類似王者榮耀的游戲,但是火爆程度完全無法與大陸相比。記者在場館現場采訪12、3歲的學生,他們告訴記者身邊的同學沒有什么人玩手機游戲,大家幾乎都在玩英雄聯盟。
整體上來說,臺灣的電競發展遠遠落后于大陸。在對拳頭中國葉強生的專訪中,他明確指出臺灣的發展狀況很像大陸3、4年之前的狀況。其中商業環境還不夠成熟,贊助和直播權方面都是剛剛起步。記者來到高雄后最為直觀的感受是電競土壤的網吧很少。屏東過來的學生告訴記者他們當地僅有兩家網吧。而臺灣的電競中心與大陸一樣高度集中,圍繞臺北展開。
談臺灣電競的發展離不開2012年TPA在英雄聯盟S系列賽的奪冠。閃電狼教練牛排,從選手到教練的他可謂臺灣電競的代表人物。在與記者談及臺灣電競時,就將2012年的這次奪冠當成了一個重要節點。在此之前,民眾對電競概念都很模糊。這之后,電競的概念才開始普及,并且促進了很多人投身電競事業。
臺灣藝人黃立成就是典型的例子,從TPA代表臺灣拿下S2世界冠軍后,他就開始沉迷英雄聯盟,并最終投錢成立了一支職業戰隊。這支戰隊就是本次參加洲際賽的M17戰隊。除了黃立成,大家熟知的周杰倫是本次洲際賽Jteam戰隊的老板。四支參賽戰隊有兩個是藝人,這也是臺灣電競比較有意思的一點。這種狀況很像早些年的大陸,電競缺乏大企業的進入,仍然更多是個人興趣的玩物。
相比民間的大力發展,臺灣官方一直沒有為電競“正名”。在2015年,甚至還鬧出“半日正名”的烏龍。當時臺北產發局長與臺灣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會見后直接向媒體宣布:臺灣體育署已同意將電競列為運動項目及產業。整個臺灣電競屆為之振奮,不過不到半日,臺灣體育署又發聲明,“稍早同意電競作為運動項目只是廣義想法,要成為正式體育項目,仍要……”
之后兩年,雖然仍然沒能成為“體育”。但各項政策對臺灣電競開始傾斜,特別是兵役方面。牛排告訴記者,兵役問題對于電競選手實在太過關鍵。由于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很短,一旦去服兵役,就近乎意味著電競生涯的完結。在今年2月,臺灣文化部門增設10個電子競技專長類別替代役名額,1993年前后出生的男性各5名,適齡男性可憑電競賽事獲獎申請替代役資格。10個名額,還要獲獎,要求雖然苛刻,但對臺灣電競而言依然是一劑強心劑。
離官方將電競視作體育運動似乎越來越近。不過臺灣的民眾還是很難理解。面對記者提問電競是否是體育運動,年紀偏大一點的都不認為是體育運動。年輕一點的即使將其視作體育,在體育之前大多也會加上諸如“特殊的”“不一樣的”等定語。
另外說到電競問題還離不開直播。臺灣的電競直播主要是兩個平臺,twitch與youtube。其中twitch偏競技,youtube更偏娛樂。臺灣電競人口不多,不過直播觀看時長在世界都名列前列。主播在臺灣被稱為“實況主”,沒有想象中出現類似大陸“PDD”“五五開”這種超大量級的主播,他們收入水平也遠無法與大陸相比。一些實況主在與記者聊天過程中,對于大陸主播打游戲能收很多禮物這件事很是羨慕。
很多時候直播仍然是圍繞戰隊進行。一些戰隊的隊員大多有直播任務,同時戰隊也會簽約一些不錯的實況主直播幫戰隊宣傳。記者在洲際賽現場看到一位人氣頗高的實況主就簽約了周杰倫戰隊。在現場找她合影的隊伍甚至遠超職業選手……
這些就是臺灣電競的基本狀況。對于本次洲際賽臺灣觀眾的行為,無所謂洗不洗白,由于記者在現場又與很多人進行了交談,所以盡可能把知道的寫出來,大家權當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