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奔斗:羅馬媒體間—沒有硝煙也不流血的殘酷暗戰(zhàn)!

體壇+記者張奔斗報道
說來慚愧,這才只是我第一次來羅馬現(xiàn)場報道意大利公開賽。再說就更慚愧了,本周在賽場內待的時間沒有在賽場外多。
我是這么勸導自己的——少看幾場球,少寫兩篇文章,又能是多大的犧牲呢?但少看了幾眼羅馬,下回可就不知道啥時候再來了。畢竟,羅馬不是一天見成的。
也可能是年齡漸長,對于網(wǎng)球和工作,已漸失了執(zhí)念。曾經(jīng)恨不得每天在賽場待滿12個小時,如今卻會忍不住自問一句——“何必呢?”
廢了這么多話,其實就是自己沒以前勤奮了。
但這回在羅馬城中暴走,還是很勤奮的;每天都是2萬步起步,終于可以在微信運動里爭奪一下前十排名。畢竟,“游覽羅馬的最好方式是步行”——這是飛抵羅馬后從機場到市區(qū)的出租車司機說的。很有道理,羅馬的著名景點相對集中,花上大半天時間,走個三萬多步,其實就大致可以將這座有著“露天博物館”美稱的“永恒之城”略略泛讀一遍;然后,再抽幾個沒比賽的上午,將幾大重點比如斗獸場和梵蒂岡精讀一遍。
但在賽事媒體中心工作的體驗,可就沒那么美好了。過去幾年,對于羅馬站的媒體服務質量早有不少耳聞。記得有一次ITWA國際網(wǎng)球記者協(xié)會在溫網(wǎng)開會,因為該協(xié)會每年都會評選出包括最佳媒體服務賽事在內的一系列獎項,一位英國記者當時半開玩笑地發(fā)問:“我們要不要每年再選出一個最差媒體服務賽事???”另一位同行歡快地接話:“這還要評嗎?羅馬啊,他們的媒體服務就是根本沒有服務?!?/p>
我得承認,我這次是帶著巨大的好奇心來羅馬的;也算經(jīng)歷過不少大大小小各有好壞的賽事,還能糟糕成啥樣?。?/p>
你還別說,真還是讓我大開眼界。申請證件的過程倒也還好,本來就對工作人員的效率期望不高,歐洲人嘛,意大利人嘛,你懂的。可第一天來到賽場,領證就耗費了將近一個小時——與我同行的ATP中文官網(wǎng)主編,在媒體領證處被折騰了二十分鐘,才終于被告知要去另一處建筑的球員證件處領證,過去之后對方又是一通瞎折騰才終于領上了證。
而且,他作為ATP官方媒體的工作人員,竟然在媒體中心都無法擁有一張安靜的書桌耶!最終被莫名塞進了一間電視工作人員房間,坐在一張長條桌外側沒有電源插頭的位置。賽事媒體主管一臉嚴肅地反復強調,“正因為你是ATP工作人員,才勉強能讓你坐在這兒的?!蓖廴?,真的是天大的恩賜。順便說一句,整個過程中這位媒體主管的臉,是我見過表情最臭的。
羅馬站媒體工作間不算很大,但賽事每年都會超發(fā)較多數(shù)量的證件,造成很多記者沒有固定桌子可坐。難以理解的是,整間新聞中心只有四張所謂“hot seat”,供所有沒有固定座位的記者爭奪,每天上午,真的都是一場沒有硝煙也不流血的殘酷暗戰(zhàn)!
這里當然也沒有媒體餐廳,媒體間小吃吧只有三明治等簡餐售賣;水倒是有的,據(jù)說從今年才開始免費提供——但問題是冰箱里經(jīng)常是空空如也,問工作人員有沒有水,對方微笑回答“沒有了”,然后就靜靜地看著你。好吧,去小吃吧自己買吧,一瓶礦泉水1.5歐元哦!
其實,吃喝什么的都可以馬虎,出差報道又不是為了享樂;但重點是,媒體服務絕不能影響到工作。沒有足夠的工作桌椅只是一出,工作人員英語能力感人,也大大影響了溝通效率。意大利老記Ubaldo是圈內非常有名的同行,在與他交流時,我還得到一個驚人的消息——媒體工作間過去是設在賽場內另一個偏遠處,記者參加球員賽后發(fā)布會要走上五六分鐘。“每天十多趟來回哦!”他說道:“至少現(xiàn)在發(fā)布廳就在媒體間隔壁,你可算是來對了好時候?!?/p>
來對了好時候?好吧,看來沒有最差,因為過去曾經(jīng)更差。日本同行內田曉已連續(xù)四年現(xiàn)場采訪意大利公開賽,她搖著頭說:“每一年我都發(fā)誓,今年是我最后一年來這里采訪;但第二年,我還是又來了。”她無奈微笑著嘆了一口氣。我心說,要怪只能怪錦織圭成績太好,長年保持世界前十,不想來也得來嘍!
美好的羅馬,我應該還會再來噠!意大利公開賽,我不知道我還會不會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