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對話》新書問世 郎平袁偉民里約之后聊女排

2016年9月,中國女排時隔12年于里約奧運會榮耀奪冠。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第31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特別贊揚了中國女排,“中國女排不畏強手、英勇頑強,打出了風格、打出了水平,時隔12年再奪奧運金牌,充分展現了女排精神,全國人民都很振奮”。為宣傳女排精神,傳播社會正能量,近日,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北京長江新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發行了《巔峰對話——袁偉民郎平里約之后話女排》一書。
本書作者何慧嫻和李仁臣
《巔峰對話》是資深體育記者、編審、中國體育報業總社原社長何慧嫻與高級記者、《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李仁臣合著的關于中國女排的歷史、現在與未來的書籍。全書分為“袁偉民郎平巔峰對話”和“巔峰回眸”(原《三連冠》)兩大部分,配有中國女排九次奪冠榮耀時刻的珍貴彩色照片。在本書中,作者真實記錄了郎平與袁偉民里約奧運會之后回味里約奧運、追憶中國女排發展的精彩內容,深刻反思、探尋中國女排未來持續健康發展之路。中國女排之所以可以在看似不可能中實現改變,植根于中國女排建隊以來傳承下來的女排精神。本書介紹了女排精神和訓練指揮理念的淵源,全景展現女排一次次登上巔峰、奏響時代強音的過程,展現了中國女排的歷史與現在,并探索中國女排未來發展之路。
兩代中國女排主教練袁偉民、郎平談女排
中國女排里約奪冠歸來,新老教練郎平、袁偉民巔峰對話。回味里約激戰,回望艱辛奪冠路,老教練袁偉民提醒郎平:“強者,總是在戰勝各種各樣的困難的征途上前進的。要記住:臨大事有靜氣——強者風范。”追憶崢嶸往事,從老女排的拼搏與老教練的指揮中汲取力量,郎平說:“我最佩服袁指導有一種‘恒溫’的意志,不管敗到哪個地步,他那根‘體溫表’的水銀柱都保證一動不動。”
郎平的成功離不開她從老女排、老教練那里傳承下來的經驗,也離不開郎平多年來的學習與海內外執教經驗。郎平對女排精神的傳承集中展現在她的職業精神上,而專業技能和科學管理則是郎平職業精神中最亮麗的閃光點。
對話中國女排的未來,光芒之下,中國女排路在何方?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冠算起,35年間9次贏得世界冠軍,女排精神一次次振奮國人之心,已經形成了由幾代人構成的、具有“女排情節”的龐大群眾基礎。然而,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為什么我國參與打排球的專業、業余運動員不見增長反而日趨衰減?為什么現在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參與校園排球的人數比例,甚至低于五六十年代?為什么中國女子排球是世界水平,而職業排球聯賽卻至今難產?中國排球市場化、商業化的程度為什么還遜于中國足球、中國籃球???
溯源女排精神,貴在弘揚傳承
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小組賽排名第4的不利情況下,頂住壓力,絕不放棄,連克對手,最終登上冠軍的領獎臺。中國女排之所以能夠在不可能改變中實現改變,源于女排姑娘不畏強手、奮力拼搏的精神,源于女排姑娘數年如一日的堅持:從每一堂訓練課、每一場球、每一個細節、每一次機會做起,通過日積月累的磨煉,用超人的意志和過硬的本領去實現改變,在不可能改變中實現改變,超越自我,永不放棄!這就是女排精神。
今天我們看到的女排精神,是自建隊以來一代代女排人傳承下來的。回望中國女排草創階段直到奪取1981年世界杯冠軍、1982年世錦賽冠軍、1984年奧運會冠軍,實現“三連冠”,我們追溯到女排精神之源。
35年女排路,時起時伏,有成有敗,不變的是女排人的堅持,不變的是女排精神的傳承。無論順境、逆境,女排人不忘初心,堅持腳踏實地、苦練和創新,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實現著改變,也傳承著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已經并將持續鼓舞了一代代中國人
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冠算起,35年間9次贏得世界冠軍,女排精神一次次振奮國人之心,鼓舞了一代代中國人。
80年代初中國女排屢創佳績之時,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袁偉民率領中國女排用5年時間從世界排名第14榮登世界冠軍,女排的成績和精神鼓舞億萬中國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
在21世紀的今天,陳忠和率領中國女排“黃金一代”勇奪桂冠,郎平率隊里約榮登奧運冠軍殿堂,又一次次振奮國人之心,女排精神仍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習近平主席在會見第31屆奧運代表團全體成員時表示,我國體育健兒在里約奧運會上的表現,展示了強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奮斗精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需要這樣的精神。要在全社會廣泛宣傳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賽場上展現的拼搏精神,使之化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巔峰對話——袁偉民郎平里約之后話女排》一書全面展現了女排姑娘的拼搏奮斗,集中體現了女排精神,相信廣大讀者一定可以從中汲取到不竭的精神力量。本書將于12月8日在各大新華書店及網絡銷售平臺與廣大讀者見面。
作者簡介:
何慧嫻,1943年生于上海;李仁臣,1941年生于山東煙臺。1965年兩人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婚后曾共同在安徽徽州地區(現黃山市)新聞單位、政府部門工作近十年。
1978年,何慧嫻調入新體育雜志社工作,李仁臣調入人民日報社工作。
何慧嫻任記者期間,撰寫過近百萬字體育通訊、報告文學,其作品多次在全國性評選中獲獎。1994年被調入國家體委工作,歷任宣傳司司長、體育總局局長助理、體育總局黨組成員、中國奧委會副主席、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中國體育記者協會主席等職務。
李仁臣1983年任人民日報社評論部副主任,1986年起任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他撰寫的評論、社論曾獲中國新聞特等獎,著有專著《我在現場》。
何慧嫻為編審、李仁臣為高級編輯,兩人均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購書途徑:
全國各大新華書店,以及當當網、京東網、亞馬遜網等。
當當獨家簽名本鏈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4144791.html#attachImage
京東網鏈接:https://item.jd.com/12073186.html
亞馬遜鏈接:https://www.amazon.cn/巔峰對話-何慧嫻/dp/B01MXOUC66/ref=sr_1_2?ie=UTF8&qid=1480256631&sr=8-2&keywords=巔峰對話